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科莫湖設計節提供了截然不同的東西:較慢的節奏和地方感,設計與歷史、景觀和工藝對話。在森林覆蓋的山丘和美好年代別墅的背景下,這座城市的身份始終與優雅和生產聯繫在一起——從羅馬式石雕和理性主義建築到曾經覆蓋歐洲的絲綢工廠。在這樣的背景下,碎片亮點重組了2025 科莫湖設計節。

 

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說到設計活動,很少有地方能在活動的密度方面與米蘭設計週相媲美。然而,剛從第七屆科莫湖設計節回來的我們意識到,與設計最能引起共鳴的邂逅並不總是來自規模,而是來自環境。科莫,以其多層次的魅力和手工傳統,提供了截然不同的東西:較慢的節奏和地方感,設計與歷史、景觀和工藝對話。在森林覆蓋的山丘和美好年代別墅的背景下,這座城市的身份始終與優雅和生產聯繫在一起——從羅馬式石雕和理性主義建築到曾經覆蓋歐洲的絲綢工廠。在這樣的背景下,藝術節在別墅、公園和廢棄的教堂中展開,其主題「碎片」不僅透過展出的物品迴盪,也透過城市本身迴盪,層層歷史構成了一幅城市掛毯,過去的碎片交織在當代日常中。

 

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今年的主題恰逢其時。在一個飽受衝突、兩極化和氣候劇變摧殘的世界裡,碎片化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這次藝術節邀請我們以不同的視角看待它:它並非崩潰,而是一次重生的機會,一次對千篇一律的反抗,一次重新連結的姿態。無論是在字面上對廢棄石材和木材的再利用,還是在概念上對歷史、記憶和個人敘事的層層疊加,我們都在每一次展覽中追尋著這條線索。

我們的旅程從藝術節的中心——奇洛梅特羅·德拉·諾森扎(Chilometro della Conoscenza開始。這座線性公園將湖畔的三棟歷史悠久的別墅串聯起來,也成為了藝術節的中心。「當代設計精選」展覽由Giovanna Massoni策劃,被設想為一座露天藝術館,匯集了一群國際設計師,他們的作品散落在場地各處,如同一條條等待拼湊的線索。

 

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我們在這裡看到的許多作品都毫無保留地以材料為主導設計師們突出了他們所選用的材料的傷痕和不規則性。以荷蘭的日本設計師Sho Ota的 Amphisbaena Bench 為例,它是與倫敦AgglomeratiSam Henley合作創作的。它長五米,其微妙蜿蜒的形狀讓人想起神話中兩端各有一個頭的蛇,由曾經打算送往梵蒂岡的未使用的石灰華邊角料製成,其支離破碎卻又悄然不失紀念意義的形式簡潔地概括了今年的主題。作為 Ota 正在進行的Surfaced 系列的一部分,該系列的靈感來自日本boro紡織品(明顯有補丁和縫補的服裝),這張長凳成為了透過修復實現連續性的隱喻。

旁邊,比利時設計師托馬斯·塞魯伊斯(Thomas Serruys設計的「資源者長椅」(Resourcer Bench則提供了一種更具工業感的冥想體驗。它的座椅由鋼材自由切割而成,支撐著鍛造的吸盤狀桌腿,整體透過鍍鋅工藝保存,將不同的部件融合成一個整體。塞魯伊斯曾是古董商和鐵匠,因此這張長椅被解讀為記憶與製造的融合。

Verstrepen.studio「沉思長椅」也被視為一種調和:一塊粗糙的比利時片岩板與極簡的鋁製框架搭配,打造出兼具咖啡桌功能的座椅,在原始與精緻之間達成了微妙的平衡。舊金山設計師Sierra Kanistanaux「文物」陶瓷作品也是如此,它們彷彿來自另一個時代。這些作品由收集的貝殼和其他海岸碎片製成,其原始的感性將不完美視為韌性。 Atelier WAMAMatterForms的作品也是如此,他們將 Oyster[Crete]®(一種使用碎牡蠣殼製成的混凝土生物替代品)與回收金屬相結合。

 

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其他作品則以更安靜的語調講述故事。紐約設計師Ben KicicHand in Glove設計的Tavolo(桌子)和Sedia (椅子)將家具簡化為純粹的細木工和重複,它們將不同的木板組合在一起,賦予它們一種脆弱的尊嚴;米蘭設計師Monostudio設計的Tempesta Bench也是如此,它採用當地回收的櫻桃木製作而成。布魯克林設計師FlatFlat設計的可回收鋁製休閒椅表達了另一種形式的短暫性:城市用戶的遊牧生活方式,其可折疊、無硬體的設計呼應了紐約人行道的無常。

 

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趣味性也浮現出來。 Spinzi的Circus長椅由色彩鮮豔的金屬圓柱體製成,透過 20 世紀 70 年代太空時代設計的鏡頭折射出羅馬遺址。巴黎設計師Payam AskariOmniaworksREMAINS層架系統將大理石碎片懸掛在樹脂中,創造出一種三維水磨石,將地質記憶分層融入模組化家具中。 Studio Högl BorowskiNougat Bar系列將糖果的紋理融合轉化為樹脂粘合的木塊,它們的節孔和裂縫呈現出雕塑感。義大利工作室NæssiTESTAE花瓶將羅馬的 Monte Testaccio(一座由破碎的雙耳瓶形成的小山)重新詮釋為連接考古學和設計的形式,而米蘭的設計工作室PLASMA-f則在Mirach Bench中嘗試不使用膠水機械粘合不同顏色的薄大理石碎片。

 

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其中最令人回味的作品之一來自常駐米蘭的意大利裔埃塞俄比亞設計師Abreham Lefleté設計靈感來自埃塞俄比亞傳統的頭枕,由四個模組化組件組成,可組合或分割成凳子、兩個座椅或邊桌。在埃塞俄比亞的遊牧社區,這種頭枕不僅可以在睡眠時保護精緻的髮型,還能在短暫的休息時用作凳子。 Abreham以當代形式重新詮釋了這種雙重功能,連結了非洲與歐洲、過去與現在、象徵意義與實用性,同時將個人傳承的片段融入設計之中。

 

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如果「當代設計精選」展覽有什麼亮點,那就是碎片,無論是地質、文化或情感層面的碎片,都成為了重塑的沃土。就連We Mediterranean與紡織藝術家Caterina Frongia 合作創作的裝置藝術——一個與周圍翠綠環境融為一體的輕質天篷,也提醒我們,縫合在一起的織物碎片,可以有力地訴說著遷徙、熱情好客和追夢的權利。

跨入格魯梅洛別墅( Villa del Grumello ) ,我們邂逅了“記憶碎片Fragments of Memory),這場展覽將碎片化重新定義為連接不同時代的橋樑。這座十七世紀的宅邸,擁有繪滿壁畫的天花板和湖畔景緻,恰如其分地展現了那些飽含記憶的物品,例如一本獨特的手繪紡織品設計圖冊,其創作時間可追溯至1902年,它是曼特羅檔案館(Archivio Mantero“UNANNO”裝置的一部分。曼特羅檔案館正值一週年慶典,作為曼特羅紡織遺產的寶庫,館內收藏大量記錄公司120多年歷史的資料。在節日之旅中參觀了曼特羅工廠後,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這份檔案珍寶的共鳴。

在別墅的其他地方,Etel舉辦的Claudia Moreira Salles回顧展追溯了這位巴西設計師溫暖的現代主義風格,她的木石作品體現了結構中的敏感度。 Campeggi重新審視了與Vico Magistretti合作,透過可變形的物品功能轉化為鮮活的形式。 DEDAR與Josef & Anni Albers 基金會合作,推出了受 Anni Albers 啟發的提花布料,將線轉化為一種記憶的語言。

 

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回到市中心,前聖彼得大教堂在 Atrio 舉辦了「阿爾多·羅西,碎片建築」展覽,由Chiara Spangaro策劃,與阿爾多·羅西基金會合作。展覽探索了羅西一生對碎片的迷戀,從他的電影拼貼畫到柏林重建的街區。令人流連忘返的不僅僅是內容,還有場景:在廢棄教堂破舊的牆壁上,繪畫和文字營造出一種安靜的親密感。在科莫,我們還有幸觀看了阿爾多·羅西設計弗朗西斯卡·莫爾特尼馬蒂亞·科倫坡的紀錄片,這是一部罕見的電影肖像,透過檔案鏡頭和證詞,展現了羅西不安分的視野。

在迪亞茲街11號,新​​落成的Archivio Design Ico Parisi畫廊展出了「Edifying Collapses」(寓意崩塌),這是帕里西創作於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一系列大幅畫作,此前從未在科莫展出過。這些作品由支離破碎的面板組成,其碎片化並非腐朽,而是挑釁。之後,我們參觀了位於特雷梅佐大酒店(Grand Hotel Tremezzo的帕里西鑲嵌著馬賽克瓷磚的幸福噴泉(Fontana della Felicità感受到他的作品如同一個連續體的一部分,是他橫跨設計、藝術和公共姿態的創作的碎片。

 

 

 

 

 

我們此行最難忘的時刻或許是在聖埃利亞小教堂(Asilo Sant’Elia,這是朱塞佩·特拉尼(Giuseppe Terragni)的理性主義傑作。這棟建築很少向公眾開放,曾展出名為「Piccoli Razionalisti」的錄像裝置,記錄了超過1400名當地學童如何與理性主義遺產互動。但真正吸引人的是建築本身。與那個時代那些樸素的紀念碑不同,這座昔日的幼兒園散發著溫暖和樂觀的氣息,帶狀窗戶將光線灑滿開放式室內空間,抽象的壁畫則為室內增添了活力。

隨後,在Terragni Architetti 工作室,我們看到了 Giuseppe Terragni 的遺產碎片——從遺跡中重建的燈具,以及與新委託作品一起保存下來的圖紙——如何繼續啟發當代實踐,提醒我們為什麼科莫經常被描述為意大利理性主義的搖籃,而進入 Terragni 的Casa del Fascio和 Cesare Cattaneo進一步強調了這一點。

 

 

 

我們的行程中也穿插著一些新的體驗。在昔日的聖卡特琳娜教堂,「遊牧大廳」( Lobby Nomade)將大廳重新設計成一個歡快的沙龍,擺放著克里斯蒂娜·塞萊斯蒂諾(Cristina Celestino ) 、保羅·貢扎托(Paolo Gonzato)以及一些新興工作室的作品。在一座廢棄的「安蒂卡·內維亞」(Antica Nevera中,弗吉尼亞·吉奧托(Virginia Guiotto)的《歷史碎片》(Fragments of History)以攝影的方式展現,對時間進行了層層疊加和重新詮釋,這座歷史悠久的場所本身,曾經是一座冰屋,是一個消失世界的碎片。

當我們離​​開科莫時, 「碎片」的主題已變得清晰實用。藝術節並非聚焦於破碎之物,而是展現如何將碎片轉化為更新的工具,無論是透過材料再利用、文化記憶,或是對遺產的重新詮釋。在別墅、教堂和花園中,我們感受到設計是改變循環的一部分,而非靜止的終點。廢棄的碎片或被忽視的歷史可以被重新組合成有意義的事物。這提醒我們,碎片遠非終點,而是可以成為新聯繫和新想法的起點。

 

 

 

 

 

 

 

▏Aesthetics centers in Kanikachic’s highlighting artist/designer experiences

Passionate perspectives on art, artists,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and ideas that shape culture today
Want your project to be featured? Showcase your work through Kanikachic and (E-mail us: [email protected]) your most inspiring moments.
All Photography, Styling, Fotos, Pictures and Videos Shared with Permission from the [Colossal] Website
──────────────────────────────────────────────────────────────────────────────────────────
Per essere insostituibili bisogna sempre essere diverso.  ▎Ci sono immagini affascinanti qui, e l’affascinante giornata di insieme!  xo  KanikaChic

 

碎片重組 2025 科莫湖設計節精彩亮點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Tumblr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