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栗客家文學園遊客中心將自然、與文化環境融合
該項目旨在將自然環境與文化環境融合,由當地客家聚落和礦業遺產共同塑造出苗栗客家文學園遊客中心使其成為觀景的媒介,並將遊客融入當地活動。 遊客中心位於苗栗縣公館鎮客家文學園內,該地塊由當地客家聚落和礦業遺產共同塑造。中心坐落在後壟溪谷,視野開闊,設有一條通往群山的櫻花步道,並可直接眺望河對岸歷史悠久的礦坑。該項目旨在將自然環境與文化環境融合。 建築盡量減少空間體量,強調週邊環境,使其成為觀景的媒介,並將遊客融入當地活動。設計摒棄了對客家文化的傳統解讀,而是從更廣闊的尺度分析場地,並以兩條主軸線為主導,分別面向景觀和文化肌理。一條軸線與山巒和山谷平行,延伸至福德村,為遊客提供開闊的視野,同時巧妙地將他們引向聚落。另一條軸線沿著夏至的太陽路徑,連接歷史礦區與西北方向的未來文學博物館,成為地面層的主要交通流線。 建築由一個大屋頂和多個較小的幾何體量構成,強化了視線和動線的軸向聯繫,同時滿足了功能需求。其形態呼應了廣闊的自然和歷史文脈,並利用結構的方向性,謙遜地展現苗栗的自然之美。 建築軸線透過景觀步道、連接室內空間的半室外走廊以及延伸回室外的過渡通道連接起來,使空氣、光線、風和現有生態環境自由流通。建築中心的屋頂下方是一個大跨距的半室外廣場,為公共活動和自發性活動創造了一個開放的聚集空間。橫跨廣場的三角桁架系統不僅體現了軸線的幾何關係,也克服了大跨距帶來的結構挑戰。 材料性巧妙地詮釋了客家文化。板狀混凝土令人聯想到堆疊石牆的堅固,而懸掛的陶土磚影壁則喚起了傳統客家民宅的觸覺記憶。影壁上的穿孔過濾著沿著軸線移動的陽光,強調了自然的作用,並展現了源自場地自身文化、景觀和日常活動的美感。